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作者:新华网 发布时间:2020-08-11

这次直播采用5G+VR的技术方式。“文化和旅游部系统文艺业务骨干培训班”上,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系统36家直属单位的130名学员通过全景直播平台,“走进”非遗馆。...

原标题:李媛媛:文化+科技 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 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正在进行,疫情以来,线上成为非遗传播的主要阵地。不同的是,这次直播采用5G+VR的技术方式。“文化和旅游部系统文艺业务骨干培训班”上,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系统36家直属单位的130名学员通过全景直播平台,“走进”非遗馆。

城隍庙里的别样非遗馆

这个非遗馆就是宁波海曙区非遗馆,坐落于宁波府城隍庙内。在传统建筑中,非遗馆什么样?该馆突破静态展陈方式,运用多种多样的数字媒体技术,为非遗馆插上了“文化+科技”的翅膀。如何在一馆之内,展示活态非遗,传统以“实物”为主的静态展陈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要求。在海曙区非遗馆内,却处处看到,依托“科技”手段,让非遗展示“活”起来的生动案例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数字长卷,让非遗动起来。在文旅融合的今天,非遗馆应该如何跟一地风物、文旅资源相结合?海曙区非遗馆试图运用非遗数字长卷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。登上通往非遗馆的颇具传统风格的木质楼梯,一转身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非遗风情水墨图卷——正在猜谜的孩童(宁波谜语)、正在播种的农民(宁波农谚)、热火朝天的舞龙(它山贤德庙会)、波光粼粼的月湖(七月月湖放河灯、月湖民间故事)、巍峨的天封塔(天封塔传说)、静静矗立的天一阁(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)……非遗在它发生的地方,活态传承着。以数字媒体投影系统、L型数字交互投影墙、雷达互动系统、定向音箱音频系统等技术手段取月湖、天一阁、天封塔、鼓楼、鄞江桥、它山堰之景,将带有浓浓宁波风韵的民间文学、戏曲曲艺、传统舞蹈、民俗等非遗项目展现其中。展示分为两个层次,第一层次是动态长卷,第二层次用手触摸墙面非遗项目名称,有关该项目的更多信息就跃然而出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幻戏空间,让非遗美起来。

民间文学、民俗、传统舞蹈、曲艺等非遗项目如何在非遗馆中展示,一直是业界难题。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“梁祝传说”,以往的展陈方式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和少量实物(书籍、戏装等)为主,而在海曙区非遗馆中,一套“全息纱幕+U型幕投影系统”让梁祝“生动”起来。采用越剧经典的“十八相送”选段,越剧演员通过绿幕抠像的方式投影在全息纱幕上,背景将化蝶等经典场面运用水墨动画的方式呈现在U型沉浸式投影幕墙上,顶面和地面则用镜面无限延伸空间。同样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“四明南词”,在全息纱幕上,艺术家们演绎着新创作的“阿拉宁波欢迎你”,背景则融入水墨风格的宁波本地四季风物。整个空间主次分明、主题突出、配色优美,充分展示了民间文学、曲艺之美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点一桌菜,让非遗活起来。非遗,在流淌的生活中。饮食类非遗是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大部分的非遗馆中不具备现场制作的条件。以往的做法是还原场景,用模拟道具展示。而海曙区非遗馆打破传统展陈方式,采用圆桌雷达互动系统,让民众亲自“点”桌菜。该展示分三个层次——一个圆桌上,转动着八道宁波本地的特色名菜,在菜的上方轻轻挥手,雷达捕捉到动作,便弹出该菜的制作方法,再一挥手让人垂涎欲滴的视频介绍就出现在桌面上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时时处处,让非遗生动起来。在海曙区非遗馆内,随处可见“黑科技”——圆形触控屏AR设备、全息风扇等。宁波汤团是怎么做的?传统榫卯结构是怎样的?黄古林草席是怎么编织的?为了表现这些,通过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实物展示的方式,远远不够。AR“放大镜”扫一扫,AR视频就让民众了解传统技艺之难度。同时,常用于商业领域的“全息风扇”,也运用到了非遗馆中,打铁技艺中铁花飞溅的场景,让民众身临其境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以人为本 以文化为内核 以科技为手段

非遗展属于谁,或者说非遗展给谁看,我认为是民众。一切非遗馆都是服务民众的。因此,应该将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落实在一个非遗馆的时时处处。比如,在“非遗数字长卷”中,不用一个耳机,定向音箱音频系统具有精准的声音范围,保证民众在欣赏单个项目时,听声音且互补干扰;比如,在“幻戏空间”,全息纱幕+U型幕墙系统+镜面的组合,就可让民众身临其境享受“裸眼3D”的神奇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同时,非遗馆中的科技运用,绝不是追求技术的“新、奇、特”。科技的运用,应该更好地服务于需要展示的非遗内容。在非遗馆建设中,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。技术应该为策展的主题、内容、视觉呈现服务。技术运用,主题先行,技术与艺术不是割裂的,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整体。技术不是单一使用,而是根据策展意图,通过系统融合组合使用。同时,科技的落脚点永远是“人”,应该让观展体验更顺畅、更便捷。绿幕抠像技术在国内非遗馆中运用已屡见不鲜,而在海曙区非遗馆中,一个绿幕抠像,就成功拉近了民众与非遗馆之间的距离。在“互动拍照”区域,提前为民众准备了多种多样的非遗场景。民众只要选择喜欢的场景,在绿幕前拍照,后台实时抠像,即可现场手机扫码下载并转发朋友圈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绿幕抠像技术很普遍,非遗内容很普遍,让非遗馆美起来也很普遍。不普遍的是让非遗馆美起来的同时充满交互、体验、科技趣味,还能非常巧妙的利用美学和科技,让非遗走进民众生活。科技融入非遗馆的时时处处,却与功能、内容巧妙融合,不生硬、不刻意、有趣味、有交互。当然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在策展层面。传统非遗馆中,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,这就需要“文化+科技”的方式来扩展非遗馆信息内容的广度、深度、厚度。互动信息屏+智能云科技,让信息的海量存储成为可能。民众对于非遗更多内容的关注,不再局限于上墙的有限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内容,而是可以通过电子化设备,了解非遗的方方面面。同时技术还应该运用在非遗展的传播过程中。重视展览的线上线下结合,就像开头所说,运用5G+VR的技术手段,让民众足不出户,也可以沉浸式地、身临其境地、便捷地感受展览现场。

非遗馆的时尚打开方式,通过全景直播平台“走进”非遗馆

当然,再多的科技手段运用,在一馆之间,也仅能勾勒出非遗的“轮廓”。非遗馆应该是了解非遗的平台和导览。我们希望,民众“走进”非遗馆享受“文化+科技”的魅力的同时,能“走出”非遗馆,走向非遗历史上发生并当下存续的的文化空间,在更加真切生活中、在文旅融合的场景中,全面体悟非遗。

——来源:新华网

相关搜索: 非遗馆 , 全景直播平台

免责声明:酷雷曼登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未标注原创或具体来源的稿件来源于网络,并不意味着赞同文章内观点或作为描述其真实性的辅助材料。

助力每一位VR全景创业者成功

用全景让品牌深入人心

电话:400-0440-578

酷雷曼在线全景制作

酷雷曼VR 4.0

3D互联网时代VR数字化升级平台

申请免费获取行业方案

实体经济转型新方式

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

已有人领取

在线咨询

Hi~ 我在线

欢迎您随时咨询

VR数字升级,实体经济转型新方式
获取行业方案,共赢5G+VR时代机遇
免费获取
  • 服务热线:

    400-0440-578

  • 商务合作:

    18612109911  

  • 联系地址:

    北京市丰台区益泽路55号顺和国际财富中心A座550

    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星耀城一期3幢2203-2204

  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关南一路当代梦工场七号楼502

  • 关注我们:

{{item.texttitle}}

{{val.text}} {{val.text}}

酷雷曼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,所展示内容为用户上传,如涉及侵权及其他问题,请 进行投诉 操作。
© 2024 kuleiman.com 北京同创蓝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  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7671号  京ICP证:B2-2017010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035
留言提示
恭喜您,您的留言已经提交成功!
我们会尽快安排项目经理与您联系
直接拨打电话:400-0440-578